天津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海外知名跨国企业通过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并依托平台积极开展前瞻性、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与交流,旨在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提升学校学术科研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天津大学目前拥有国际合作研究平台20余个,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
1.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瞄准国际一流研究方向,与国外一流的研究院所、一流的教授学者开展科研合作。主要涉及工业结晶领域的4个前沿方向:蛋白质结晶纯化、药物高效化的晶体工程、纳米结晶与应用、工业结晶过程机理。合作单位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等11个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
2.合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合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Center of SynBio)于2013年9月获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授牌成立,依托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工国家重点学科和“合成生物技术”重大863项目,通过合成生物技术领域的顶级机构多方位的国际合作,推动我国合成生物技术研究的跨越式提升。围绕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前沿,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针对重要的能源和医药产品进行从元件、模块到人工生物体系的研究,包括人工设计、构建、组装和多层次的适配等。
3.机构与装备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机构与装备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依托天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结合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力学及机器人学研究所创新科研特色,在现代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高端工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研究,通过承担国际前沿或重大需求科研任务,持续产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
4.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天津大学和德国亥姆霍兹吉斯达赫研究中心(HZG研究中心)自2006年就开展了科技交流和科研项目合作,2009年12月,在天津市成立了天津大学-HZG研究中心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2010年5月在德国泰托市成立了天津大学-HZG研究中心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5.微纳制造实验室
天津大学微纳制造实验室(MNMT)成立于2005年,实验室基于制造领域发展趋势,确定在精度、尺度、形状及材料四个方面开展制造前沿技术的基础理论、方法及工艺、应用与开发等三个方面的研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MNMT也初步发展成为本领域国际上主要的实验室之一。
6.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病毒学联合实验室
2012年天津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病毒学联合实验室成立,旨在培养国际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时提升生命科学学院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天津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病毒学联合实验室由两校共建,在天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有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以分子病毒学研究为重点,同时开展分子病毒学,病毒结构生物学,病毒免疫学研究,并致力于新型病毒疫苗研制。
7.天津神经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天津神经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前身“天津神经工程研究中心” 于2009年成立,依托天津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是我国首家面向神经工程领域的跨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集中两校医工科研优势,与英国邓迪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学府开展了实质性学术合作与交流,研究成果在神经疾病防治、康复医学等多个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8.中澳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中澳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China-Australia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简称CAC_SUD)是天津大学与南澳大学经过近三年的深入商讨共建的研究中心。中心面向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涵盖环境、建筑、材料、信息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内容,主要依托建筑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作内容覆盖主题明确的合作研究、学生交换、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师交流、学分互认、学生学位联合授予、中澳企业高端技术培训等。
http://www.tju.edu.cn/gjsy/gjkyhz/